乳品包装设计的六个要素
最近我们做了一个购物者研究项目。数据表明,对于很多乳品品类(如乳饮料,冰品,低温酸等),口味是店内重要的选择因素,而产品包装是消费者判别口味的首要触点。可见,包装设计扮演了助力品牌在终端赢得消费者的重要角色。
与此同时,包装设计是品牌方最可控的店内因素。终端总是有非常多的可控因素:产品货期接近临期;对手定价不断冲破底线;花大价钱购买的位置陈列可能过于密集;甚至竞品的促销员可能更加热(hao)情(kan)。相比之下,包装是品牌方稳定可控的店内元素。颜值高低,功败垂成,出场亮相第一天已经注定。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包装做好?
一、可见度设计
乳品的品类购买计划性相对较高,购物者在店内像是在完成一个个任务。对于整体而言。如何提升包装可见度,让消费者轻而易举找到包装极其重要。
现在常温的产品,基本上是堆头区/主货架双陈列;而低温产品冷风柜陈列非常密集。研究表明,琳琅满目的包装让消费者感觉混乱,迷失。这是时候,他们会选择忽视这些产品。如何优化包装陈列效果,使其快速/清晰地进入消费者眼帘极为重要。
二、提升购买能力设计
购物者讨厌选择,这让他们产生焦虑。如果购物者过度纠结,他们会选择熟悉的产品(即便这个产品不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),然后匆忙离开。
为提示品牌的购买能力,鉴别度高的包装,需要帮助购物者迅速了解你产品的特点,甚至是与其他产品的差异。
三、差别化设计
现在的乳品产品,实在是太太太像了。我们需要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服购物者选择我们的产品。作为一线作战的宣传媒介,产品的包装必须直接地把你的产品与众不同之处清晰地点出来。
四、强调简单信息的设计
在大卖场,一个购物者大概会接收到2000条信息,消费者不会在你的包装上停留太多时间。因此,“less is more”的原理在这个时候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除非是极少数特别小心的购物者(比如孩子的妈妈在购买婴幼儿食品),大多数的消费者不会拿起产品仔细阅读包装上的声明,特别是对于印刷在产品测面的内容。有鉴于此,如何以最少的字数,传递出产品最核心的信息,极为重要。
五、促进消费的设计
促进消费的包装设计更加多是属于购物之后,提升放在家里的便利性,从而促进重复购买。这个属于SMOT(Second moment of truth)的概念。我记得在一次项目中,客户推了一个颜值极高的产品,但包装封口特别难打开,很多消费者都在吐槽。如果没有足够的使用便利性及易用性,消费者很可能不会再购买。PET产品在常温酸大行其道,便利性是重要的驱动力。
六、提高可持续使用性的设计
“慈善营销”这一概念,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尝试收到乳品企业关注。传递一个品牌的社会责任心及民族使命感,是很多乳品企业的品牌营销重点之一。记得前几年,我们帮一个厂家开展口味测试。项目结果证明包装瓶变薄后,不会影响产品的口感。有鉴于此,客户推出了能够让他们降低成本的新包装。我在想,为什么不在卖场里面摆放一些例如“XX品牌新装薄一点,关爱地球多一点”的宣传材料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