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空间设计的五大原则
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,教育教学模式、教学理念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。学校空间设计不再只是装载师生的“教育容器”,而是教学空间、知识展示空间、信息传递空间,同时还是情感交流的场所。
当下,我国的中小学校园空间设计要将教学、实验、自主学习、教学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,创造出高效、舒适的学习与工作环境。
总体来讲,学校建筑设计布局遵循下面的基本原则:实用性、经济性、美观性、便捷性、育人性、前瞻性,在学校建筑设计布局时应根据不同场地和空间,灵活地进行关联布置和空间层叠。
1、实用性原则
建筑的使用功能是建筑设计的根本与灵魂。例如,教学楼的设计也必须由内到外地进行人性化设计,进行合理人流组织与房间布局,在有限的建筑面积上,使其得到最充分的利用,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价值,不能盲目追求外型现代、内部设施一流,造成不必要的形式主义上的浪费。
2、经济性原则
学校的建设经费基本都是有限的,这就需要设计时开动脑筋,最大程度地提升学校建筑的性价比。
例如,教学楼设计要做到紧凑简洁,不浪费空间与面积;合理地组织房间使用功能,缩短走道长度,合理的布置柱网,为结构设计提供经济的前提;尽可能做到一专多能,提高空间使用效率。
3、审美性原则
学校建筑在经济适用的前提下,也要达到使用功能要求和造型完美的结合。
例如,在教学楼设计上,建筑平面多数采用对称方式,主入口一 般都在中间部位,从平面上来讲,主入口门厅为人员集中的地方,此处要求设计最好能做到开敞、明亮、通透、大气,可从采用大柱网、大空间,也可设规模较大的共享空间,并将它的上部空间做成曲线型、弧型,给人以动感、活泼的感觉,为学生创造美好,舒适的环境。
4、便捷性原则
尽管中小学一般的规模不大,人数不多,但由于中小学生的体能有限,学生在学习、运动、休憩、娱乐活动在不同空间进行切换时,要方便便捷;另外,相对于学校的学生数量而言,教师的数量一般是比较少的,人数较少的教师要实现对人数较多的学生实施有效管理,这也需要我们对学校不同的建筑空间按便捷性进行总体的、科学的、有效的设计。
5、育人性原则
学校建筑设计团队,一定要有懂教育、懂学生、懂信息化的 人员。只有这样,学校建筑才可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,实现建筑空间的育人性。
有的地方,学校是一个交钥匙工程,学校发包方、设计方与学校使用方三者在学校设计建造的过程没有沟通,学校建成后并不能满足学校使用需求,造成资源浪费。
学校空间设计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建设工程,某种程度上讲远比企业办公楼的建设来得复杂。所以在学校建造时,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,有针对性地、因校制宜地建造适合本校的学校建筑。